磐安欢迎来到磐安信义居!

江南药镇这一路┃一个药市一腔希望

更新时间:2020-11-10 09:23:11

1954

来源:磐安新闻

1.jpg

家家户户种药材,乡乡镇镇闻药香。“中国药材之乡”磐安拥有1219种药用植物,素有“千年药乡”的美名,药材种植交易历史悠久。一代代药材市场更新迭代,凝聚着一辈辈药农、药商的梦想,承载着他们一腔腔的希望。

2.jpg

磐安药销天下,天下药聚磐安。提到江南药镇,一定绕不开“浙八味”药材城。作为磐安第四代药材市场,“浙八味”药材城占地315亩,总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商贸、旅游、仓储、生活于一体的大型中药材及土特产购物基地。“浙八味”药材城现有中药经营户674家,2019年交易额达35亿元。

3.jpg

纵观磐安药材市场发展历史,最古老的药材交易场所可以追溯到玉山古茶场。早在清咸丰二年(1853年),玉山古茶场就设立了“奉谕禁白术洋价称头碑”,这是磐安药材交易弥足珍贵的历史实物见证。药材交易的记录则更久远,史载:明正统八年(1443年),玉山白术、茶叶外销获利,(玉山)有上半年靠茶叶、下半年靠白术之说。药材市场,在磐安中药产业发展中一直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4.jpg

▲影视资料图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小山村。新渥老车站两边的马路市场上,每逢集市就会有附近的药农自发聚集售卖药材。1982年,磐安第一代药材市场在这露天集市上现雏形。

“1981年开始种贝母,当时跑到江苏去找种子,一下子就买了5000多公斤种子。”新渥街道宅口村村民陈新民是磐安药材市场最早的一批“寻梦人”之一。陈新民出生于1950年,在三十而立的年纪,抓住了机会,从药农到药商,他一路走了近40年。贝母种出来,就要想办法销出去。每逢农历二、五、八的新渥集市,就成了陈新民一试身手的最好选择。“最开始基本是本地人,在集市上收购了药材,再出去全国各地售卖,药材市场就是这样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十里八乡来赶集的村民口口相传,集市里药材聚集的消息像是长了“翅膀”,带着药商、药农们的希望飞出了小山村。

5.jpg

“本地产的药材越来越多,国家政策也开放了,到市场上卖药材和收购药材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外地人也开始进来。”眼看着集市上药农和药商越来越多,马路市场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1984年4月19日,第二代药材市场——新渥中药材专业市场在新渥村大会堂开业,这成了当时国内创办最早、影响力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之一。陈新民趁机搬进了市场,温州苍南等地的收购商陆续涌进来,陈新民也开始收购药材,并到全国各地联系制药厂、医药公司。

6.jpg

不久,第二代药材市场也日渐跟不上磐安中药产业的发展速度。1987年,由县工商部门牵头筹资,宅口村提供12.5亩土地,在第一代马路市场的不远处,建成了第三代药材市场即新渥中药材市场,1995年更名为“浙中中药材市场”。“亲戚带着亲戚,我们这边一家家的都做起了药材生意。”陈新民介绍,磐安的药商们开始在外驻扎,磐安的药材出去了,安徽亳州、四川安国等药材市场和全国各地的药材也开始进来。全省第一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在这里形成,常驻商户上升到了42家。市场独有的专业性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客商,越来越多的人将一腔希望投注于市场。市场年成交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200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视察新渥药材市场时为其题词“江南药镇”。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同一时间段,位于磐安县城的特产城开设了中药材、中药饮片销售区,吸引了大量温州苍南等地商户入驻。

2003年6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新渥镇调研时提出,我国中医药发展前景喜人,但药材市场起伏变化大,要让中药材产业稳定地成为支柱产业,绝非轻而易举。磐安要致力于药材产、供、销一体化建设,生产基地要扶优、扶强,购销户要与药农建立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关系。

7.jpg

2007年,我县成功引进上海檀溪集团,投资7.5亿元打造“浙八味”特产市场。2009年9月18日,历经两年建设后,“浙八味”特产市场试营业,两个月后正式开业。磐安特产城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及新渥中药材市场的中药材经营范围被整合,统一转入“浙八味”特产市场,第一期迎来70多户商家入驻。

来自安徽亳州的董红庆和温州苍南的郭和科都是“浙八味”特产市场的第一批商户。

8.jpg

“那时候过来,市场里面还看不出店面,真的是看着它一点点有了现在这样的规模。”2009年,董红庆带着妻子孩子,满怀一腔热血来磐安闯荡,一闯就是10多年。“磐安这边政策好,虽然刚开始市场人气和名气没有打出去,但一年年药博会办起来,药材市场的路就越走越宽了。”董红庆介绍,刚开始的三年,市场为商户免去三年租金,三年过后又为商户提供900元/间的店面租金补贴,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商户前期创业困难。

2011年,县市场管理部门主动对接上海旅行社,将市场融入旅游线路,越来越多的游客、客商走进市场,市场知名度节节攀升,商户们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客流量有一定缩减,但对于已经积累了固定客户源的商户影响不是很大。“只要药材市场在,我就会坚持做下去。”作为新磐安人的董红庆坚定地说。

9.jpg

同样因为药材市场和磐安结缘,今年43岁的郭和科是比董红庆更“老”的新磐安人。早在2000年,23岁的郭和科就在县特产城有了一席之地。2009年,“浙八味”特产市场一开业,郭和科第一时间搬进了交易大厅。2012年,因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通过贷款,郭和科买下了位于药材城参茸保健品一条街的四间三层店面房,磐安县华科堂参茸药品有限公司在此扎根。

10.jpg

“白手起家,真的所有家当都是在药材市场上闯出来的。要是不在市场做生意,我也不会有现在的好光景。”郭和科介绍,刚开始做药材生意时要全国各地跑,找药材、找销路,药材市场的名声传出去,主动找上门的客商多了起来,生意日益红火,生活也日益红火。

“我的两个小孩都生在磐安、长在磐安,全家一年到头差不多都在磐安。为了孩子,虽然辛苦一点,但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如今因生意忙碌,郭和科每年过年在苍南老家只待三四天,就回到药材市场开门营业,迎接一年的忙碌。

11.jpg

笑迎八方客,义聚三江财。“浙八味”药材城每天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药材入市,有成千上万的药材从这里发出,运往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至世界各国。一辈又一辈如董红庆、郭和科这样的外地药商来药材市场寻梦、扎根,一代又一代本地药农、药商从陈新民这些老一辈人手中接过接力棒,在药材市场生生不息。小小的药材连接着药农、药商、客商,越变越大的药材市场承载着他们从养家糊口到发家致富的梦想。一个市场,富了一方百姓,圆了一个个希望。

热门专题
热门楼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