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9-10 10:17:48
2594来源:磐安新闻
“粮票”是老一辈人不能忘却的记忆。从凭票购物到现金支付、刷卡结算,再到移动支付,短短几十年,人们的购物方式、支付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一张张蓝色、绿色的二维码悄然摆上了商家的柜台、挂上了摊贩的摊子,“扫码支付”渐成时尚,二维码走进了大街小巷、千家万户。
“支付宝到账5元”“微信到账2元”……9月9日一大早,位于北街十字弄路口的豆腐摊前,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摊主方玉升一刻不停地忙着给顾客切豆腐、过称、装袋打包,有时顾客着急,不想下车,他还要小跑几步将豆腐送到客人的车上。
豆腐摊其实就是一辆简易的脚踏三轮车,座位后支着的杆子上挂着打包豆腐用的袋子和一个收款二维码,二维码下是一个小喇叭,每当有进账,都会有提醒。大部分客人都是喊一声要多少钱的豆腐,就掏出手机对着二维码“扫一扫”,拎上袋子就能走人,整个过程快速而有序。
“最开始还是有挺多人拿豆子来换豆腐的,后来大概是种黄豆的人少了,大部分人就拿现金来买了。”方玉升回忆,以前在农村,每当有卖豆腐的摊贩拉着一车豆腐到村子里转悠,每家每户就会用碗、盆、篮子盛着自家种的豆子去换,后来收入水平慢慢提高,买豆腐也从“用豆换”转向了现金支付。
从现金支付转向扫码支付大概在2018年,具体的时间,方玉升已经想不起来了,就记得那段时间,越来越多的顾客在付钱时问他“能不能用手机付?”方玉升的儿媳妇知道后,第一时间为他申请、制作了收款码。“一开始我没有支付宝,用的就是儿子、儿媳妇的,现在我自己换了智能手机,儿媳妇就帮我换成了自己的码。”方玉升说,扫码付款不仅方便了顾客,更方便了自己,“以前也曾收到过百元假币,现在大部分人都用手机支付,我也不用担心会收到假币了。”
“以前出门买豆腐还要特意带几个硬币,现在多方便,带着手机就好了。”今年59岁的单阿姨住在北镇街,是光顾豆腐摊多年的“老客户”了,她说,每天来买点豆腐已经成了生活习惯。
方玉升是仁川镇百杖新村人,今年66岁,豆腐摊开张之初的“摊主”其实是妻子胡发兰。2013年,为方便带孙子,胡发兰结束在企业上班,向师傅学做盐卤豆腐。开始时只有她一个人制作售卖。随着年纪增大,方玉升吃不消干木工活,胡发兰就让他给自己打下手。
夫妻俩的豆腐加工点就在城区的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两人每天凌晨1点左右就要开始做豆腐,做好后,兵分两路,妻子骑着电动三轮车去壶厅路,方玉升脚蹬三轮车驻守在北街十字弄口。因为专注做盐卤豆腐,几年下来,夫妻俩各自有了一大批忠实客户。豆腐从开始的每天卖一两板到现在已经上升到了十七、八板,每年能有十余万元的收入。
“以前在老家盖的三间楼房,有两间盖到一半停工了,现在卖豆腐赚了钱,也想把它加盖上去。”方玉升笑眯眯地和妻子畅想着未来。
腐,作为家常菜,每天都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一个小小豆腐摊,为客人们提供了美味,也为方玉升一家带来了经济收入,让他们在花甲之年仍不停止“奔小康”的步伐。从“豆子换豆腐”到手机“扫一扫”,小小的豆腐摊有着这几十年人们支付方式变化的缩影,而支付方式的变化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新房
浏览
卖二
手房
出租
房子
新闻
资讯
联系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