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欢迎来到磐安信义居!

乡村美景 ——从下溪滩村的美丽蝶变感受协作帮扶的制度力量

更新时间:2020-08-27 14:14:15

3176

来源:磐安发布

亭台轩榭,绿树成荫,一栋栋小洋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草芬芳,平坦宽敞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道路两旁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121.jpg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信步尚湖镇下溪滩村,就是在游览一处景点。而在二十几年前,这个村庄还随处可见散乱破旧景象。

从落后贫穷到美丽富足,下溪滩村的美丽蝶变不仅展现了干群一心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更是我省协作帮扶制度在磐安的生动实践。

二十多年前,协作帮扶政策的春风吹到了尚湖镇,省委宣传部对口联系,在带来资金、人才、项目、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发展观念的改变,村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125.jpg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127.jpg

下溪滩村


下溪滩村乘风破浪、逆势而上,实施旧村改造,创建特色旅游文化村,发展乡村旅游……一举跃身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

县融媒体中心《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重要窗口》栏目组走进下溪滩村,近距离感受协作帮扶制度带来的乡村巨变。


村庄靓了


“这里以前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人都走不进去。”村会计胡佩岳指着一组老照片,向我们讲述下溪滩村旧村改造前的样子,连连感叹现在的生活真幸福。

胡佩岳今年63岁,见证了村庄的发展变化,对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有着太多回忆。在他看来,下溪滩村的美丽蝶变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132.jpg


在胡佩岳印象中,曾经的下溪滩村道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出行十分不便。村里的房屋七高八低,多是一些土房、瓦房,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前的玉虹溪就如一条臭水沟,臭气熏天,是一个典型的“脏乱差”村。

村民们越来越认识到:旧村改造迫在眉睫,改变村庄落后面貌更是势在必行。

2007年,村两委班子痛定思痛、奋起直追,开展旧村改造。如何顺利稳妥地拆除村民的老房子,成了摆在眼前首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现实是残酷的,因种种原因,旧村改造终究还是停滞不前、举步维艰。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135.jpg


“老村都拆不掉,村民怎么建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呢?”2014年,在外工作的韦武斌回乡看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村庄依旧是一副破败的老样子,他当即下定决心,放弃优渥收入回来建设家乡。

当年,韦武斌当选村委会主任。当选后,他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旧村改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让村民们看到村里旧村改造的决心,韦武斌带着党员干部先拆除自家的房子,不分白天黑夜走家串户,耐心做村民思想工作,一趟不行跑两趟、三趟,甚至十几趟,直到说服村民为止。

许多村民看到韦武斌身上的这股“倔劲”,纷纷被感染,答应支持旧村改造。最终这个困扰了下溪滩村7年的难题,在韦武斌的带领下仅用1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138.jpg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141.jpg

现如今,一排排统一规格的三层小洋房拔地而起,家家户户建起了美丽庭院,村民的生活越过越有味。

“这在十几年前可是做梦都不敢想。”今昔对比,胡佩岳由衷感慨生活的巨大变化。从那美丽舒适的人居环境中,从村民们灿烂的笑脸上,我们读到了乡亲们的幸福指数。

这几年,借助省委宣传部协作帮扶的东风,下溪滩村精心扮靓村容村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休闲公园、文化长廊、乡村大舞台、游客服务中心、健身游步道、共享菜园……一步一景,处处成画,绘就了一幅美不胜收的乡村画卷。

腰包鼓了


凌晨三四点钟,天还没亮,下溪滩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已灯火通明,十几名工人正在分拣、打包茄子辣椒等新鲜蔬菜,市场门口停着几辆货车等待装运。

“我们还不算早的呢,农户们凌晨一两点就要下地采摘了。”收购商韦敏亚正忙着跟货运司机算账,准备将五千多公斤蔬菜发往上海。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144.jpg


韦敏亚是下溪滩村人,从事蔬菜收购已有5个年头。她说,以前收购蔬菜是在大街两旁,每次收购要看老天“脸色”,风吹日晒不说,还要经常提前去“抢地方”。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固定的交易市场,村民们卖菜更加方便了,收入越来越有保障。

一直来,茭白、茄子、辣椒等高山蔬菜是下溪滩村民的一大主要收入来源。一到采收季节,村民们将摘下来的蔬菜,打包拉到公路边,等着客商上门收购。

“路边摆摊不仅影响了交通,也存在安全隐患。”村党支部书记韦武斌介绍,为了给村民们提供一个好的交易场所,2018年,村里出资建了一个占地740多平方米并配套有冷库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148.jpg


每逢农产品上市时节,许多外地客商都会来市场收购,既方便了群众,也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出售难、货损多等问题。“有了这个市场,村民种菜的积极性更高了。”鲜少下地的胡佩岳今年也种了1亩多的茄子,预计可以增收上万元。

有了固定的交易市场后,不少村民承包了闲置土地开始种植蔬菜。韦武斌还算了一笔账:仅市场摊位、冷库租费,村里每年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5万元,再加上市场屋顶的太阳能发电,每年村集体经济增收11万余元。

农产品交易市场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15公斤装一袋,每袋有1块5毛钱收入,一天能赚七八十元。”58岁的周金月专门从玉山镇赶到交易市场打“暑期工”,之前她在家里就带带孙子,没什么收入来源,现在每个月能赚两三千元。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151.jpg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153.jpg


近年来,乡村游成了不少城里人出行的热门选择。看着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村两委琢磨着,如何利用新农村建设成果,盘活闲置房产,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

机会来了。2019年,省委宣传部干部倪佳凯被下派到下溪滩村,担任农村指导员。刚走马上任的倪佳凯就被下溪滩这几年新农村建设成果所震撼,但他清楚地知道,新房子建起来只是外在的,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才是硬道理。

为了早日实现“旅游梦”,倪佳凯多方协调沟通,委托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文峰与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团队以下溪滩村为重点,制定了尚湖镇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同时,指导帮助下溪滩成功创建省3A级旅游村。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157.jpg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159.jpg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202.jpg


通过专业规划、设计,下溪滩变美了,景观节点变多了,到村里观光的游客也渐渐变多了,村民的心思也跟着活络起来,农家乐、民宿一家接着一家“冒”了出来。

“这里是客厅,那边是餐厅、茶室,楼上是客房……”走进“静心居”民宿,主人张花卿热情地带我们参观起来。

风梅、霜兰、雪菊、雨竹……每个客房都有一个雅致诗意的名字,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里面摆设简单精致又清新大气。

“我们办民宿、开农家乐,村里还会有补贴呢!”2019年,在村里的鼓励下,张花卿回村投入90多万元对自家的三间房子进行了装修,并将民宿挂入携程APP,平时交由家人代为管理。目前,“静心居”民宿在携程上的评分为4.9分,浏览着游客们留下的一条条住宿好评,她对民宿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226.jpg


如今,像张花卿一样开农家乐、办民宿的农户,在下溪滩村共有10家,共有床位100余个。


生活美了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230.jpg


村貌只是“面子”,文明才是“里子”。在优美村庄环境中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村民,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裕”。

“以前基本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现在不一样了,唱唱歌、跳跳舞,活动可丰富了。”下溪滩村民乐队队长陈园园对村民们文化娱乐方式的变化感触很深。

2014年成立时,民乐队只有七八名成员。随着老百姓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由村民自发组成的秧歌、现代舞等兴趣小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民乐队成员一下子扩大到了近80人。陈园园兴奋地说:“我们时常会参加镇里和县里的比赛,还获得了不少奖项哩。”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233.jpg


下溪滩是“我们的村晚”的发源地,是全县较早举办农村春晚的村。近几年,在省委宣传部和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村里文化娱乐设施进一步完善,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纷纷感叹党的政策好。每年固定举办的“村晚”以及平常的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已成为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盛宴。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236.jpg


“新的文化礼堂外部主体已完成,内部展陈正在建设中。”韦武斌说。仿古建筑的文化礼堂,由前、中、后三进组成,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功能以旅游接待、文化娱乐为主,内设文化讲坛、图书室、接待室、书画室、播放厅、展览厅等。

起初,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到下溪滩村观光游玩,韦武斌打算把新的文化礼堂建设成村里的非物质文化展示厅。了解村里的想法后,倪佳凯立足实际,建议提升格局,打造玉山台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

“文化礼堂是群众的精神家园,通过资源挖掘、内容设置,传承文化、留住乡愁。”在倪佳凯的沟通努力下,县委宣传部和相关部门最终将玉山台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项目落地下溪滩,并落实专项资金,邀请专家团队设计论证。目前已完成项目设计稿,即将进入招投标程序,计划年内完成。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240.jpg


4月22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国贤来到下溪滩村,实地考察了文化礼堂项目建设情况,并指出“要把文化礼堂打造成全省最好的文化礼堂,打造成文化礼堂的窗口和样板”。

“我们将按照朱部长的指示精神抓好工作落实,把文化礼堂建好、管好、用好。”韦武斌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文化礼堂建设,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省委宣传部结对帮扶尚湖镇二十多年,给予了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尚湖镇党委书记周湘南介绍,自省委宣传部结对帮扶以来,尚湖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尚湖镇工农业总产值8.1亿元,是2000年的7.2倍;人均纯收入22680元,是2000年的10.5倍。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243.jpg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247.jpg

微信图片_20200827140250.jpg


一个个跃动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生活的改变,是一座座村庄的蝶变。这背后,是协作帮扶的制度力量。

热门专题
热门楼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