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欢迎来到磐安信义居!

贯彻全会精神 奋力打造八张金名片┃践行“两山”理念 打造“生态富民”金名片

更新时间:2020-08-17 09:19:01

4666

来源:磐安发布

县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县政府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以生态富县、生态富民为发展总战略,以“很高境界的富”为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全力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更加聚焦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促进居民增收的路径探索和模式总结,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富民”样板。

大盘山上绿树掩映,文溪水间碧波荡漾,山水环绕,水山相融,俨然一副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这是磐安坚守绿水青山的成果。


微信图片_20200817091228.jpg


坚守之下,沉甸甸的荣誉接踵而来:连续两年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获评全省首批清新空气示范区,被授予全国“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突出贡献奖”,成功创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磐安是“两山”理念重要萌发地。

多年来,我县坚定践行“两山”理念,赋予了这方山水美丽颜值和精神内涵,也回报这方山水“真金白银”的实惠。从昔日的贫困县到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磐安始终坚持“生态富民”战略,充分发挥绿色发展先行优势,努力把绿水青山护得更好,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绿水青山,得之容易守护难。

上世纪末,尖山镇管头村因地理位置逼仄,生产方式单一,村民曾从山里砍树、挖石造房、卖钱。树倒了、山塌了,村民却没有富起来。

本世纪初,县委县政府敏锐地发现村中连片乌石屋蕴含的价值,鼓励村民搞农家乐,村干部动了心。20年间,乌石村从曾经满山疮痍、环境杂乱的凋敝山村,变身全市农家乐第一村,实现了生态富民。20年前,村集体年收入仅3500元;如今,村民年人均收入达7万元。


微信图片_20200817091231.jpg


美丽乡村“高颜值”和生态经济“高产出”相得益彰,青山点翠、溪水流碧、游人如织,已成磐安乡村的常态。截至2019年底,全县超八成乡村被评为“十美村”“十美整洁村”,累计创建3个省A级景区镇、111个省A级景区村及14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要在“山”“水”上做文章,绝不能再走老路子。磐安将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工作,出台《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编制了金华市第一个生态县建设规划。近年来,由点及面建设“大景区”“大花园”,打出“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一系列环境治理组合拳。与此同时,磐安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加快推进绿色发展。


微信图片_20200817091235.jpg


在一系列环境治理举措下,我县生态底色愈发亮眼,空气质量优良率100%,PM2.5平均浓度降到2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出境断面水质100%达标。所到之处,目之所及,皆水清、地绿、景美。

从“生态立县”的振臂一呼,到“生态富县”的探索先行;从“一江清水出磐安”的使命担当,到浙中生态廊道的“两山”实践;从关停污染企业的“壮士断腕”,到近千家民宿、农家乐“风起云涌”,如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浙中“大花园”风景正好。

多年来,磐安强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责任担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始终走前列、做示范。

驱车进入尖山镇,一路青山环抱,满眼葱绿。皇城湖上凉风习习,“沪上人家”游客成群,厂房林立的磐安工业园区仅一街之隔。一边是游客趋之若鹜的全国文明村,一边是年总产值超40亿元的省级工业园区。工业和生态如何实现双赢?磐安工业园区给出了生动答案。

尖山台地,天蓝、气爽、水清、土净,自然环境是这里引以为傲的宝藏资源。设立之初,磐安工业园区坚持“人居天堂、创业乐园”理念,科学编制园区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制定园区招商环保准入制度,建立完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投入巨资配套建成日处理能力6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填埋场,从细节处保护环境。


微信图片_20200817091237.jpg


“多年来,我们严守绿水青山底线,拒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企业入驻,淘汰一切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产业。”县委常委、磐安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尖山镇党委书记羊菊春介绍。

规上企业浙江巨久轮毂股份有限公司与全国文明村、旅游网红村湖上村隔街相望。厂区靠近居民区,怎么办?“把厂房往后移!”企业负责人考虑到“邻里关系”,于2018年投资新建了1万平方米的厂房,引进封闭式自动化生产线,“关起门来”生产轮毂,自动化生产线绿色环保,年产值可提升1亿元。

“绿色是磐安的生态底色,置身这片绿水青山,就要走生态发展道路。”生态环保的倒逼,让巨久轮毂有了新气象。如今,新厂区投资530万元的废水处理设施和废气处理设备已投入使用。

空气好了,溪水清了,湖上村游客也多了,“两家人”的心更近了。谈起旅游,湖上村村委会主任周红光笑得合不拢嘴,“湖上村2019年接待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0万元,今年暑期农家乐爆满。”

磐安工业园区内,是另一番蒸蒸日上的景象:作为全省海拔最高、生态最优、面积最小的省级工业园区,2019年,园区实现税收收入2.2亿元,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126%,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


微信图片_20200817091240.jpg

微信图片_20200817091242.jpg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每一个磐安人的骨子里。磐安首个吉尼斯世界纪录拥有者——灵江源森林公园开发之初,果断摒弃对生态破坏性大的方案,“景区可持续发展靠的是生态,必须保护好。”全国首家民办非营利昆虫研究机构——大盘山昆虫研究院落户磐安优尼家装饰科技有限公司,为我县乃至全省昆虫资源开发利用和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办企业就是要找到一条经济与生态共生共赢的道路。”公司负责人陈威说。磐安是浙贝母主产地,禁硫工作的推行守住了磐安的绿色底线,今年,全国首个中药材加工共享车间投入使用,更让磐安的生态多了一道屏障。

盘峰乡下初坑林木葱郁,清幽隐逸;灵江源溪畔,山里人家傍水而居,宁静安适。这份大自然的偏爱,盘峰乡下初坑村民没有辜负。


微信图片_20200817091245.jpg


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下初坑村的答案是——民宿经济。以老房改造的“泥庐民宿”古色古香、典雅精致,不仅成了网红,也点燃了下初坑村旅游发展的“火花”。

与国内很多地方一样,磐安也曾体会到旅游业发展的阵痛:只有美丽乡村的外壳却没有旅游的灵魂,旅游业态雷同造成“千村一面”,缺乏专业化的管理运营等。

“单纯的环境美,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他们渴望优质的服务,体验更丰富、更具特色的村庄文化。”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用创新的手段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这片山水才会显示出别样魅力。近年来,磐安不断探索生态补偿、资源转化、项目包装等方式,激活绿水青山的价值,推动高端民宿、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美丽经济发展。2019年,全县仅旅游综合收入就达152.22亿元。

环境好了,“叶子”也能变成“票子”。“两山”理念让大家意识到,环境、生态也是财富的源泉。

2015年,90后大学毕业生张丽魏返乡创业,成为丽坑虫草参家庭农场负责人,通过电商经济带动当地虫草、高山蔬菜、野茶、金丝菊等农产品销售,让这些优质美味的山货走出大山,与城里人共享。


微信图片_20200817091248.jpg


村庄变景区,田园变景点。近段时间,电视热播剧《三十而已》带火了尖山镇横路古村和茶园旅游,越来越多的剧组来磐洽谈合作事宜。磐安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切实把生态效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微信图片_20200817091250.jpg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长远,须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乡村旅游有声有色、“借景生财”成为现实,经济与生态“双赢”格局逐渐显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磐安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使命担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探索“生态富县”新路径新举措,集中力量抓好事关磐安长远发展的特色产业、重大项目、关键改革,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开创“很高境界的富”的美丽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楼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