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欢迎来到磐安信义居!

漫山开遍映山红┃烈士鲜血染红这片土地

更新时间:2021-06-17 11:22:58

6377

来源:磐安新闻

热情率性的夏天,总令人感触到生命的蓬勃、奔放和向上。在这样一个万物竞绿的日子里,《漫山开遍映山红——“万山回声”共同富裕之走进盘峰乡》报道组走进高二。采访车在盘山公路上盘旋,绕过一弯又一弯。浪漫的花事早已淡出,满目的绿意扑面而来。那绿是极有层次感的,嫩绿、翠绿到碧绿,层层叠叠,绿得触目生凉,绿得照人如濯,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染绿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山村、走进绿林,探寻英烈的足迹,重温血与火交织的历史,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640.webp.jpg


在高二卫生所的一个小院子里,我们听吴德皎老师讲述王屏烈士牺牲的英勇事迹。吴老师今年90岁,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只是听力不太好,我们就把问题写在纸上。吴老师记忆力惊人,话匣子打开,娓娓道来……

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的率领下,进入浙江长期活动,意在蒋家后院建立革命游击根据地,从战略上配合主力红军长征。1935年10月,粟裕、刘英率领挺进师主力转移到闽浙边,以泰顺东部山区为中心开辟革命根据地。红军挺进师第一纵队(简称“红挺一纵”)刘达云(江西吉安人,后叛变)任书记,王屏任纵队长(纵队司令员),杨金山任政委,张文碧任特派员,全纵队共有70多人,从瑞安、平阳出发,经永嘉进入仙居、天台、新昌、东阳等浙东地区向大盘山区进发。1936年1月挺进师一纵与浙西工农游击队在永康缙云交界的黄弄坑胜利会师,建立了浙东游击根据地。王屏(1910~1935),江西省吉水县人。1935年2月随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同年9月,接替朱宝芬任纵队长(司令员)。


640.webp (1).jpg


1935年11月5日,为清剿“红挺一纵”,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设立“浙江省大盘山区绥靖专员公署”,派中将黄明远为专员,配给二中队兵力,并授权指挥东阳、永康、缙云、仙居、天台等相邻5个县的地方保安团,“专事征剿红军事宜”。11月7日,黄明远率两个中队兵力驻扎窈川,敌军和地方反动武装共有上千人,将王屏率领的几十名红军围困在大盘山区。红军人地生疏,又联系不到地方党组织,处境十分困难。尽管如此,为了牵制敌军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让刘达云、张文碧率领的另一路队伍能跳出包围圈,1935年11月18日至29日,王屏率领部队在双溪乡芝畈、窈川乡牛背弄、高二乡苦竹坑与反动武装进行了3次恶战,红军失散50多人。11月18日,红军突破地方保卫团的包围,来到墨林附近的西庄村。第二天经依山下,过西坑,向双溪乡的横山、芝畈方向前进。当天傍晚,红军正在横山界竹村就餐,忽有一支省保安队尾追而来,红军急忙上山,抄山路来到芝畈村,当晚在芝畈后门山宿营。这里群山环绕,交通闭塞,山外的人很少会到这山上来。11月20日,大家刚吃完早饭,尾追红军的省保安队由一个姓洪的队长带队追到芝畈,在芝畈村搜了一阵,没有发现红军,就直奔九和乡上俞、岩甲方向。傍晚,红军从山上下来,在芝畈村烧晚饭,这支保安队又从上俞、岩甲反扑回来。这时,驻扎在窈川的两个保安中队兵分两路,一路通过其良村奔向芝畈;一路从山早村向芝畈扑来。50多名红军受到敌军的三面夹攻。在这场激战中,有3名红军战士因负伤来不及撤退。敌匪追上来后残忍地进行疯狂的射杀,3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其余红军突出重围,当晚辗转到山环乡马南山村宿营。第二天一早,红军从马南山出发,往大盘方向前进。在牛背弄,红军又与省保安队追兵相遇,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再次突出重围。经过几场战斗,许多红军战士失散了,有的牺牲、有的受伤,王屏身边只剩下20多位同志。


640.webp (2).jpg


1935年12月28日,王屏带领仅剩的18位红军战士来到高二苦竹坑,又被国民党张白眼部队围困在山上。次日,敌人开始搜山,在下厂后冈园与我军交战。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红军战士牺牲9人。为掩护战友撤退,王屏殿后拖延敌人,结果连中数弹身负重伤被捕。被捕前,王屏将藏在身上的密件嚼碎吞入肚中。敌人把王屏带到栗树坑村里,吊在农民家的牛栏柱上,严刑拷打,残暴地用钩刀敲掉他的牙齿、割下他的舌头和耳朵、挖出他的眼珠。王屏宁死不屈,直至被活活折磨致死,也没有将党和部队的机密吐露一字。王屏牺牲后,敌人又把他的尸体拖到“大盘山绥靖专署”临时驻地窈川,黄明远令人将其头颅割下,挂在郑氏祠堂门口示众,然后又送到永康报功请赏。事后,群众将王屏的尸体偷偷埋葬于狮子坪塘孔。

听着吴老师关于王屏烈士宁死不屈、受尽敌人酷刑牺牲的描述,我们不禁热泪盈眶。无数像王屏烈士这样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悲壮取义,才换来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吴老师说,王屏牺牲后,失散的红军战士陆续聚集,继续战斗。挺进师一纵队在大盘山区三进三出,斗地主惩劣绅打顽敌,苦战两年,英勇无畏,直到1937年6月才最后离开。挺进师一纵队司令员王屏、政委杨金山等30多位红军指战员长眠在了巍巍的大盘山。


640.webp (3).jpg


在高姥山上的娘娘庙前,今年64岁的高姥山村村民王良驹向记者说起了红军战士当年的一些事迹。他说这些红军的事迹是他外太公王湘洪在世时说给他听的。当时,高二土匪活动很猖獗,有一个土匪是双峰大皿人,他躲在大湖山后面的石缝里,被红军抓住时正把枪放在胸口上睡觉呢。王良驹说,离娘娘庙约400米的地方有个山洞,现在叫作红军洞。当年6个红军躲在这个洞里。传递信息就用一根木柴作联络暗号。如果柴头朝着西北,就表示红军在洞里;如果柴头朝东的话,就是红军往仙居方向去了。有时候也用一张纸叠成一个尖角压在洞口的石头下,纸的尖角朝向就代表红军活动的方向。后来又转到栗树坑一个叫作葡萄佑的地方。当时有一个老人经常给红军送饭。一位红军离开时,送给了老人一个印章和一件毛衣。


1623899869(1).jpg


王良驹的说法在吴德皎老师这里得到了印证。吴老师说,红军战士突围后,当天入夜,3名战士摸黑来到葡萄佑,叫开了当地村民郑岩富的家门,并在他的掩护和指引下,找到了大平头坑山洞得以藏身休整。而特派员张文碧等6名红军战士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藏身娘娘庙前的山洞里。他们在山洞里躲了6天。后来他们汇合下山到后坑找到张大雷,张大雷想方设法联系上了在仙居秧田的挺进师部队。高姥山村民王良驹口中给红军送饭的老人,就是葡萄佑的郑岩富。而那位送给老人一个印章和一件毛衣的红军就是张文碧。说起来还有一段佳话。解放后,张文碧在南京军区任职,被授予少将军衔。张文碧多次写信到东阳县、仙居县,寻找葡萄佑的郑岩富。由于葡萄佑地方小,一直到1959年才终于找到。当时,东阳县人民政府专门表彰了郑岩富,并准备给郑岩富安排工作。但朴实的郑岩富认为自己不识字,执意回家务农。这两个曾为“红挺一纵”战士提供过庇护,让他们在那里得以藏身养伤、休整练兵的山洞如今叫作红军洞,也叫将军洞。


640.webp (4).jpg


“红挺一纵”在磐安的战斗岁月,足迹几乎遍及整个磐安,从方前到高二,从双溪到仁川,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先烈们的浴血奋战,换来了磐安今天的和平;先烈们的英勇无畏,换来了磐安今天的幸福;英烈已逝,浩气长存!目前,我县正开启全面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们一定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砥砺奋进、建功立业,才能不负先烈的牺牲奉献,不负蓬勃发展的美好时代。


热门专题
热门楼盘
广告